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右足蜡泪样骨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方  兰树华  陈丹 《中国骨伤》2007,20(7):494-495
患者,女,18岁,右足疼痛18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于2005年4月19日跛行人院。查体:右足马蹄样畸形,右足第4趾见环形束带,足趾缩短7mm,右踝关节背伸位强直,右小腿肌肉萎缩,患处皮肤发红略紧张,弹性差,质韧,皮肤温度略低,有轻压痛。X线:右第4趾骨、跖骨缩短,内密度增高,右足骰骨、跟骨及第3、5跖骨、第3中节趾骨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2.
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泉州  黄淑明  蔡奇勋 《中国骨伤》2014,27(10):809-814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对32例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患者随机抽签接受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11岁,平均(6.9±2.2)岁;AO分型:A型11例,B型6例,C型2例.接骨板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5~12岁,平均(7.5±2.1)岁;AO分型:A型3例,B型6例,C型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功能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弹性髓内钉组平均随访时间25.3个月(15~48个月),接骨板组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3~36个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在弹性髓内钉组分别为(56.7±11.2) min、(6.6±3.9)d、(8.1±2.3)个月、(12.6±3.8)周,接骨板组分别为(51.5±8.3) min、(7.8±4.8)d、(7.8±1.6)个月、(11.8±2.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在弹性髓内钉组分别为(12.7±3.2) ml、(4.3±1.7) cm,均小于接骨板组(89.2±21.1) ml、(11.6±2.3)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anders疗效评定标准,弹性髓内钉组19例,优1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接骨板组13例,优10例,良2例,可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和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各有优势,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骨性愈合和功能恢复,临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体重、患儿家属意愿以及瘢痕大小等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髓损伤(TCSCI)早期并发呼吸衰竭的风险及影响因素,为评估、改善TCSCI患者预后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2例TC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呼吸衰竭进行分组,41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171例无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研究组间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平面、是否伴有骨折脱位、ASIA分级情况差异,并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是否伴有骨折脱位(χ2=7.964,P=0.005)、损伤平面(χ2=15.826,P<0.001)、受伤原因(χ2=4.3047,P=0.014)、ASIA (χ2=51.9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040,P=0.624)、年龄(χ2=1.517,P=0.4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是否伴有骨折脱位(OR=6.120,95%CI:1.574~9.644)、损伤平面(OR=2.215,95%CI:1.369~3.454)、ASIA分级(OR=1.925,95%CI:1.122~2.774)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结论 伴有骨折脱位、损伤平面C4以上、ASIA分级高可能是TCSCI早期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呼吸衰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楼超  俞伟杨  陈剑  何登伟 《中国骨伤》2022,35(5):448-45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5~83(65.7±7.4)岁;单节段融合27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1~78(64.8±7.8)岁;单节段融合25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开放融合翻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2.4±0.5)年,对照组随访时间(2.6±0.7)年。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和ODI在末次随访时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术后1、3个月ODI均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而两组间下肢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再次开放融合翻修术相比,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疼痛和功能改善的优点,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3岁。均为创伤性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6 d。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以及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均获门诊随访,平均时间8.9个月(4~1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8~14周(平均10.6周)经X线片或三维CT重建提示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撞击症、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峰基底部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后上后前序贯复位、内固定治疗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术前经骨盆三维重建CT明确诊断分型后,于伤后5~20d手术,平均9.5d。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190~29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1300~3000ml,平均1800ml。术后1例出现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于3周后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0±8.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d’Aubingne和Postel临床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C1型AO/ASIF分型的髋臼骨折,采用后上后前的顺序进行序贯复位技术,手术流程满意,对提高手术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仙灵骨葆联合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使用仙灵骨葆、乐力和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8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分组,在骨折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仙灵骨葆胶囊、乐力胶囊和鲑降钙素针剂,对照组A使用乐力胶囊和鲑降钙素针剂,对照组B单纯使用仙灵骨葆胶囊。结果:治疗后三组均有疗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仙灵骨葆胶囊、乐力胶囊和鲑降钙素针剂合用对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道螺钉技术治疗骨盆环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5例骨盆环脆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65~99(75.4±7.8)岁。根据Rommens骨盆环脆性骨折综合类型系统进行分类,其中Ⅱb型13例,Ⅱc型7例,Ⅲa 型8例,Ⅲb 型2 例,Ⅲc 型2 例,Ⅳb型1例,Ⅳc型2例。所有患者前后环采用通道螺钉技术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骨盆前方皮下内固定装置(anterior subcutaneous pelvic internal fixator,INFIX)组12例,采用椎弓钉棒系统固定;螺钉组23例,采用耻骨联合、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空心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内固定费用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比较术后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系统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12~39(16.5±5.4)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固定费用方面,螺钉组内固定费用2 914(2 914,4 371)元明显低于INFIX组6 205(6 205,6 205)元(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术后1周、3个月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通道螺钉技术行前环INFIX或空心螺钉固定联合后环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环脆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骨髓炎兔的实验模型中,载骨形成蛋白2联合肌肤生一期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0.5)kg,制备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并于术后4周进行模型验证。将30只兔慢性骨髓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于病灶清除后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A于病灶清除及骨缺损处植入肌肤生;治疗组B于病灶清除及骨缺损处植入载骨形成蛋白2-肌肤生。术后8周通过血液生化、微生物、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查进行治疗作用评价。结果:造模术后4周,30只骨髓炎兔模型验证成功,其中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造模术后2周及4周模型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P<0.05),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治疗术后8周,血液指标检测,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治疗A与治疗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术后8周,骨缺损面积测量,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及骨矿化密度大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B组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及骨矿化密度大于治疗A组(P<0.05),骨缺损修复接近完全,骨体积与骨密度显著升高。治疗术后8周,骨组织病理学检测,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HE染色指标成骨细胞数/骨组织面积(N.Ob/T.Ar)、成骨细胞数/骨组织周长(N.Ob/B.Pm)高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B组的N.Ob/T.Ar和N.Ob/B.Pm大于治疗A组(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骨组织周围TNF-α和IL-6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率少于模型组(P<0.05),但治疗组B与治疗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载骨形成蛋白2-肌肤生联合应用能共同促进骨修复,并减轻病灶部位炎症,可以一期治疗兔慢性骨髓炎,为骨髓炎临床治疗策略制订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促进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对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确诊肩袖破裂的患者50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7±3.5)岁,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试验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2±4.1)岁,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加肩峰下间隙肩袖表面植入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记录并分析每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VAS、ASES、UCLA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从术前的5.48±1.12降低至术后的1.28±0.84,ASES评分由术前的52.24±4.64提高至术后的86.92±3.20,UCLA评分由术前的14.36±1.89提高至术后的30.72±1.28;试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5.36±1.32降低至术后的1.40±0.71,ASES评分由术前的51.04±4.09提高至术后的88.96±2.79,UCLA评分由术前的15.12±1.81提高至术后的32.12±1.33。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ES、UCLA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的应用较常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明显提高术后肩关节功能,可有效预防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峰下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